鄧發,1906年3月7日出生于云浮市云城區云城街道榃石塘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原名鄧元釗,初小畢業后,由于家境貧困,無法繼續上學。為了生活,他離別父老鄉親,跟隨哥哥鄧方到廣州、香港等地謀生。
在廣州,他先后在廣州市東區公安局當雜役,在西湖路公益祥方向旅店當茶房(就是沖茶遞水),在香港鯽魚沖太古船塢大洋船、英國兵艦當雜役、廚工等。在此期間,他受盡了帝國主義和外國資本家的種種壓迫和剝削。在廣州,他結識我國著名工人運動領袖蘇兆征,開始接受革命思想。隨后,他跟隨蘇兆征到了香港,先后參加了1922年香港海員大罷工、1925年的省港大罷工、第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1925年10月,鄧發由蘇兆征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一員。
大革命失敗后,鄧發參加廣州起義,擔任廣州工人赤衛隊第五區副指揮。廣州起義失敗后,他長期在香港、廣州等地領導地下斗爭。歷任中共香港市委書記、廣州市委書記、廣東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中華全國總工會南方代表、中央特科駐港負責人。1930年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并擔任閩粵贛邊區特委書記。1931年擔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成員、中華全國蘇維埃政府中央執行委員兼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1934年1月起中共中央政治局修補委員。在長征途中參加了著名的遵義會議。1937年任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回國后任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兼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主任,同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并先后擔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國民運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1945年9月,以中國解放區職工聯合會籌委會主任身份參加了在法國巴黎召開的世界職工代表大會,并當選為世界職工聯合會理事和執行委員會委員。1946年4月8日,他與王若飛、秦邦憲、葉挺和教育家黃齊生等同志由重慶乘飛機返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在晉西北興縣黑茶山遇難,時年40歲。
鄧發同志犧牲后,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同志分別題詞和發表悼念文章。其中毛澤東主席的題詞是“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
鄧發同志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他追求真理、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他的一生,先后從事過工人運動、秘密工作、黨務工作、軍事工作和黨校教育等工作。在他所從事過的工作領域,都有新的理論和實踐的開拓。大革命失敗后,鄧發奉命到香港工作,此時的香港,一片白色恐怖,中共黨組織和工會組織遭到嚴重破壞,他根據地下斗爭環境的需要,秘密建立基層黨組織,建立秘密交通渠道,使黨組織得以慢慢恢復。在中央蘇區,鄧發開展新形勢下的對敵斗爭,提出并實施了許多積極有效的措施,使對敵斗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在長征途中,他機智勇敢,揭露敵人的破壞陰謀,積極向群眾宣傳共產黨的政策和工農紅軍的性質、任務等,爭取群眾對工農紅軍的支持。在遵義會議上,鄧發同志堅決擁護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領導。在延安的艱苦歲月里,他深入陜甘寧邊區調查研究,發現和推廣趙占魁埋頭苦干、愛廠如家的先進典型,對推動邊區和敵后根據地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鄧發同志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中國工人運動。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的革命風范長存于世、他的崇高精神永留人間。
鄧發同志是云浮人民的優秀兒子,雖然他已經離開我們70多年了,但他的崇高品格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為了紀念和緬懷鄧發同志、傳承他的崇高品格和堅定的理想信念,鄧發同志的家鄉云浮市,先后建設了鄧發小學、鄧發紀念中學和鄧發故居小學(云浮市第四小學)。2018年以來,云城區委、區政府先后投入了220多萬元,多次對鄧發故居進行修繕加固,之后又建設了鄧發生平事跡展示館和其他設施。
學黨史,聽鄧發故事
鄧發同志家鄉的云浮人民,學習和傳承他的精神,發揚革命傳統,抓好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每天到鄧發故居緬懷鄧發烈士和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鄧發故居成為了一張紅色文化名片。